2004年5月,老红军向多本因呼吸衰竭,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。就在三个月前,这位在世年龄最长的老红军,刚刚过完他的116岁生日。
向多本出生于湖南石门,由于出身贫寒,自幼尝遍了人间疾苦,童年靠着乞讨过生活,再大些便给地主家做长工勉强混口饭吃。
这样的生活向多本一直过到了40多岁,眼看着家人在地主的压迫下相继离去,向多本感到了一丝绝望。
就在向多本走投无路之际,红军来到了他的家乡。向多本没有丝毫的犹豫,挑着地主家的两担盐就去投奔红军队伍。
“你这年纪都该回家抱孙子了,参加红军能行吗?”一位红军首长见向多本已经47岁,和他开玩笑道。向多本赶忙急着说,自己现在还没老婆,不跟着红军打天下,就算有老婆也活不出头。
那位打趣他的红军首长见他态度诚恳,满意的点了点头,将他的名字默默记在了心中。在分配工作时,这位红军首长特意将向多本安排在炊事班。
后来向多本才知道,这位红军首长就是大名鼎鼎的王震将军,但他不知道,王震将会是改变他一生的贵人。
别看向多本此时已经快要年过半百,常年给地主家当挑夫,让他练就了一副硬朗的身体,100多公斤的担子挑起来根本不在话下。因此,长征开始后,向多本负责挑着40多公斤的石磨行军,每到一处就忙着磨谷子、麦子,给战士们做饭。
但再硬朗的身体也抵挡不住饥饿。向多本本就身材高大,再加上行军负担重,吃的本来就多,可长征路上有的吃已经不错,向多本几乎每一天都是饿着肚子在行军。
终于有一天,向多本支撑不住昏倒在地,是战友们将一碗热汤灌进他的嘴里,才把他从生死线上拉了回来。
后来向多本才知道,那碗救了他命的热汤,是贺老总贡献出了自己的马,让后勤部杀了给伤病员们补身体的。
长征胜利后,向多本如愿加入了共产党,后随部队奔赴抗日战争前线。在1938年的汾孝战役中,向多本和战友深陷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,子弹打光了,战士们纷纷跳出战壕,和敌人拼刺刀。
指导员下了撤退命令后,杀红了眼的向多本不愿撤离,最后还是指导员拉着他,将他带离了战场。等两个人脱离危险后,才发现拉着的手一阵疼痛。
原来,两人的手在撤离过程中不慎被击中,自此向多本的左手落下了残疾。
1944年,王震在南泥湾吹响了开垦种植的号角。向多本积极响应,挥舞着九斤重的特制锄头,将自己的每一滴汗水都挥洒在南泥湾的土地上。
向多本的劳动精神,在当时已经成为南泥湾的一面旗帜,他不但被多次评为劳动模范,美国记者到了延安之后,还特意去看过他养的鸡,喂的猪和种的菜。
在南泥湾待了小半年的时间,随着抗战形势的变化,向多本和战友们被编为南下支队,随王震奔赴新的战场。经过九个月的日夜行军,队伍终于抵达广东。
正当南下支队与东江纵队会合之际,国民党纠集15万大军对南下支队围追堵截,南下支队按照中央指示北返,踏上了“第二次长征”。
在北返的1300多公里的征途中,南下支队经历了大小战斗300余次,有的时候甚至一天要打好几仗。
由于昼夜行军,向多本也没能逃过脚底被磨穿的厄运,左脚溃烂成两个洞,走路已经非常困难,但向多本还是坚持没有掉队。
参加革命60多年,向多本一直都是班长,但他凭借着忠诚老实、待人厚道的品格,能处理一些营长、连长都处理不了的事情。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品格,让他在63岁做了新郎。
1951年,在王震夫妇的介绍下,向多本在新疆与陈玉华结婚。两年后,向多本的女儿出生,到了他66岁的时候,又得了一个儿子。
1966年向多本离休之后,先在新疆生活了十几年,后来又回到家乡定居。尽管已经离开了部队,但向多本的生活依旧像在部队一样规律,靠着“饮食有节”四个字,向多本晚年无病无痛,生活幸福。
在向多本满100岁之后,组织上特批他的儿子提前退休,专职照顾向多本。为了不打扰向多本休养生活,当地政府要求对他的生日不大操大办,并严格控制新闻单位的采访,以免打破向多本的规律生活。
在家人的照顾和组织的关心下,向多本年过百岁仍身体硬朗、耳聪目明。2004年,向多本老人去世,享年116岁。
明道配资-明道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