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夏天,成都外国语学校的补录名单上空着257个名额。十年前,家长连夜排队抢这所学校的位置,现在连补录都没人报。这所曾被捧上天的学校,学费一年要十万多,以前挤破头想进,现在却成了烫手山芋。
成外以前是四川最牛的外语学校,能保送清华北大,留学还能当“海归”。家长觉得花再多钱也值,孩子能一步登天。现在呢?留学回来的硕士在送外卖,读十年书花的钱够买两套房,家长算账算明白了,这买卖不划算。
政策也变了。以前成外能提前挑尖子生,现在得和公立学校同一时间招生,还要摇号。以前老师敢超前教,现在不让超纲,优势没了。公立学校硬件、老师都跟上来了,金牛区的公立校成绩一点不差,学费还便宜。
成外的老师也跑了。有经验的被公立学校用编制挖走,培训机构给高薪,剩下都是新手和快退休的老师。家长发现花高价请新手教孩子,还不如去公立学校找教了二十年的老教师。
私立学校开始降价、分期付款,有的和公立合作办学,有的把外教换成中教。成外这所学校的问题,其实很多私立学校都躲不过。政策收紧、家长清醒、公立崛起,这些因素凑一起,神话就该破了。
以前觉得贵的就是好的,现在家长更在意孩子学得好不好。成外学生花十万多学费,成绩反而不如公立校的孩子。家长开始想明白,花宝马的钱跑不过自行车,不如踏踏实实选适合的学校。
教育部门的新政策不让私立提前掐尖,不准超纲教学,逼着学校好好教基础。公立学校有了公平竞争的机会,私立学校不能再靠特权搞特殊。家长也不再为“名校”交智商税,开始算实际回报。
成外的事不是个案。其他私立学校也在降价招生,有的甚至裁员、砍课程。家长现在更关心孩子愿不愿意学,而不是学校多贵。教育回归到教知识、培养人,而不是一场烧钱比赛。
公立学校的成绩上来了,老师稳定,家长信任度高。私立学校得想办法做特色,比如搞科技或艺术,不能再靠保送和超前教学。家长开始接受“适合的才是最好的”,而不是非得挤名校。
成外补录遇冷的背后,是整个教育环境的变化。政策在调整,家长在清醒,学校在转型。未来可能没有那么多抢破头的名校,但教育会更实在。
明道配资-明道配资官网-配资门户平台官网-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